金庸15部武侠小说作品:飞雪连天射白鹿,笑书神侠倚碧鸳

终于读完了金庸的15部作品,按照我个人的喜好给这些作品排排序。第一等:《射雕英雄传》《笑傲江湖》《侠客行》《碧血剑》。第二等:《神雕侠侣》《倚天屠龙记》《连城诀》《天龙八部》《鹿鼎记》...

终于读完了金庸的15部作品,按照我个人的喜好给这些作品排排序。

第一等:《射雕英雄传》《笑傲江湖》《侠客行》《碧血剑》。

第二等:《神雕侠侣》《倚天屠龙记》《连城诀》《天龙八部》《鹿鼎记》《雪山飞狐》。

第三等:《飞狐外传》《书剑恩仇录》《鸳鸯刀》《白马啸西风》《越女剑》。

第一等的四本书,我认为在各个方面都趋于完美,无论从剧情还是立意,都属上乘。

第二等的六本书,多少在剧情或者其他方面有一些槽点和BUG,不是那么完美,但也算是优秀的作品。

第三等的五本书,要么是剧情漏洞太多,要么是内容实在不出彩,只能算一般的作品。

值得一提的是《雪山飞狐》和《飞狐外传》这两本书,因为主角相同,但剧情却有所冲突,所以很容易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。

如果先看了《雪山飞狐》,自然就觉得《雪山飞狐》好。

如果先看了《飞狐外传》,自然就觉得《飞狐外传》好。

而不管是《雪山飞狐》还是《飞狐外传》,胡斐这个角色始终没有立起来,更没有干出什么成绩,总体不如其他主角那么丰满。

至于三部短篇,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出彩的地方,感觉都很一般。

以上就是我个人对金庸所有作品的一个评价。当然,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每个人对于金庸各个作品的喜爱程度也不同,所以当我们把眼光放到金庸全部作品的视角,就能发现金庸作品的伟大之处。

金庸对于武侠小说乃至后续玄幻仙侠小说的影响,无疑是巨大的。

金庸的作品共计十五部,可概括为“飞雪连天射白鹿,笑书神侠倚碧鸳”,外加短篇小说《越女剑》。具体如下:

  1. 《飞狐外传》:1960年创作,以胡斐为主角,讲述其成长历程及江湖恩怨。
  2. 《雪山飞狐》:1959年创作,围绕胡斐等人,展现江湖的复杂与恩怨情仇。
  3. 《连城诀》:1963年创作,情节跌宕起伏,揭示人性的丑恶与美好。
  4. 《天龙八部》:1963年创作,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,塑造了萧峰、段誉、虚竹等众多经典人物。
  5. 《射雕英雄传》:1957年创作,以南宋为背景,讲述郭靖、黄蓉等人的故事,展现了宏大的江湖世界。
  6. 《白马啸西风》:1961年创作,故事充满了异域风情,展现了别样的江湖情感。
  7. 《鹿鼎记》:1969年创作,是金庸的封笔之作,以韦小宝的传奇经历,展现了独特的江湖与历史风貌。
  8. 《笑傲江湖》:1967年创作,讲述令狐冲、任盈盈等人的江湖传奇,探讨了江湖中的权力斗争与人性。
  9. 《书剑恩仇录》:1955年创作,是金庸的首部武侠小说,以乾隆年间为背景,展现了江湖与朝廷的纷争。
  10. 《神雕侠侣》:1959年创作,是《射雕英雄传》的续集,讲述杨过、小龙女的爱情故事与江湖经历。
  11. 《侠客行》:1965年创作,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,以石破天的经历为主线,展现江湖的奇事奇人。
  12. 《倚天屠龙记》:1961年创作,以元末为背景,讲述张无忌、赵敏等人的江湖传奇。
  13. 《碧血剑》:1956年创作,以明末为背景,讲述袁承志的江湖故事与家国情怀。
  14. 《鸳鸯刀》:1961年创作,故事围绕鸳鸯刀展开,充满了趣味与悬念。
  15. 《越女剑》:1970年创作,以春秋时期为背景,展现了越女阿青的传奇故事。

按创作观看顺序:
《书剑恩仇录》《碧血剑》《射雕英雄传》《雪山飞狐》《神雕侠侣》《飞狐外传》《白马啸西风》《倚天屠龙记》《鸳鸯刀》《连城诀》《天龙八部》《侠客行》《笑傲江湖》《鹿鼎记》《越女剑》。这种顺序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金庸写作风格的变化和成长。

按故事背景时间:
《越女剑》(春秋时期)、《天龙八部》(北宋哲宗)、《射雕英雄传》(南宋宁宗)、《神雕侠侣》(南宋理宗)、《倚天屠龙记》(元末)、《连城诀》(明)、《笑傲江湖》(鹿鼎记中说前朝有个令狐大侠,推测为明朝)、《碧血剑》(明末袁崇焕)、《侠客行》(清初)、《白马啸西风》(清初顺治)、《鹿鼎记》(康熙)、《书剑恩仇录》(乾隆)、《飞狐外传》、《雪山飞狐》(这两部主角为胡一刀和胡斐,时代背景较模糊,但与《书剑恩仇录》有一定关联)、《鸳鸯刀》。

系列关联:
“射雕三部曲”《射雕英雄传》《神雕侠侣》《倚天屠龙记》,这三部作品人物和情节联系紧密;“雪山飞狐四部曲”《书剑恩仇录》《飞狐外传》《雪山飞狐》《碧血剑》,彼此之间有一定的线索关联。此外,《连城诀》和《侠客行》可一起看,风格较为独特。《笑傲江湖》和《鹿鼎记》相对独立,可单独阅读。